目標
建立一個 Nextcloud,並包含以下功能
- LDAP 登入
- 讀寫 NFS 資料
- 可以同時上傳多個單檔超過 5GB 的檔案
最近在尋找黑白 10 吋以上的機型,一開始鎖定的是之前試用過的 BOOX Max Lumi2,在參與了幾次的漂流計劃,7.8 吋、10.3 吋以及 13 吋的機型也都試用了一輪後,感覺 13 吋的大螢幕既是優點也是缺點,也因此將目標鎖定在文石的 10.3 電子閱讀器。
經過一番比較將範圍限縮到了 BOOX Note Air 2 Plus 以及 Boox Tab Ultra,最後在到門市實際試用了以後決定購買 BOOX Tab Ultra。
先前體驗過的大多是 HyRead 的機型,這是第一次使用文石的電子閱讀器 BOOX Max Lumi 2,這台也是目前市面上最大的 13.3 吋螢幕,第一眼看到真的覺得超大片,雖然比我手上的 iPad Pro 12.9 吋大上不少,但重量還是輕上許多。
使用一陣子後只有一個感想,就是 HyRead 跟文石真的不是同一個等級的東西,相較 HyRead 深耕圖書館資源後才推出閱讀器,文石則是在閱讀器的每一個應用和每一個細節上都做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表現,以下分為幾個部分來分享。
還沒入手任何電子閱讀器之前就報名了這次的漂流計畫,後來購買了 HyRead Gaze Note Plus C,也算是敲開了通往電子閱讀器的入門磚。因此這次能夠接觸到 Note Plus C 的前輩,更能讓我了解這兩種機型的優缺點以及未來購買新機型的參考。
由於 Note Plus 的介面操作邏輯和彩色版本相同,所以這邊就不再多加著墨,這次的心得分享主要會是我主觀的體驗心得,以及這兩台電子閱讀器的差異之處。
很早以前就知道電子閱讀器,那時候覺得為什麼要花錢去買一台只有黑白、刷新速度慢、只能看書的平板;沒有買電子書習慣的我,要看書也可以在 iPad 上用 HyRead app 借書,因此對於電子書閱讀器的印象也就停留在知道而已。
閱讀全文先前有提過如何在 Ubuntu 20.04 啟用遠端 VNC Server
原本想說系出同門的 Debian 11 應該也是差不多,試了一下之後才發現不是這麼回事
所以就來記錄一下如何在 Debian 11 安裝 VNC Server
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WSL) 是微軟在 Windows 10 引入的一個與 Linux 相容的核心界面,透過 WSL,我們可以在 Windows 執行各種不同 Linux 的發行版本,並且效率會比 VirtualBox、VMWare 等等虛擬出一整個 VM 的效率來的要更高,如果在 Windows 上需要執行 Linux 的開發環境,WSL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閱讀全文需要建立測試環境時,通常我們會使用 VirtualBox,下載好相關作業系統的 ISO、設定記憶體、CPU 與網路相關資訊後再一步一步安裝,最後才可以開始設定我們需要的測試環境。
透過 Vagrant 我們可以將以上的繁瑣步驟化為一個設定檔,通過簡單的三行指令就可以建立好我們的測試環境、並且順利連線進去
身為一個每天接觸電腦八小時以上的現代人,長時間接觸電腦螢幕多少會讓眼睛疲勞,如果要在結束工作之後的閱讀時間繼續使用平板,難免會增加眼睛的疲勞程度。
因此在下定決心要增加每日的閱讀時間後,我就開始關注電子閱讀器,評估了各大品牌、平台開放程度和附加功能之後,最後我選擇了 HyRead Gaze Note Plus C。
閱讀全文幾年前我曾經測試過 Synology DS1515+ 在大量訪客瀏覽的壓力測試【WordPress 在 Synology DS1515+ 上的壓力測試】,如今在 DS3018xs 上也意外做了一次類似的測試,只不過測試的人數是當時的十倍以上。
目前網站使用已擴充到 32GB 記憶體的 DS3018xs 加上 Docker 技術跑在 Linux 的 Container 之中,Apache 放在 Container 內,資料庫則使用 DS3018xs 的 MariaDB,參與本次測試的就是前兩天開發的【家用快篩熱度圖】。
閱讀全文